眼下正是羊肚菌收獲的黃金時節,在江蘇省淮海農場產業發展中心菌菇種植基地的大棚內,一畦畦生機盎然的羊肚菌從收獲、裝簍、運輸,到加工、分揀、烘干、入庫、打包、銷售等程序,完成了從基地種植到面向市場全產業鏈的延伸,鋪展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圖景。
據了解,今年以來,農場產業發展中心黨支部創建“菌薯紅”品牌,通過將羊肚菌和紅薯種植培育、加工銷售鏈式產業集聚的發展模式,加強與科研院校在菌種選育、病蟲防治、技術管理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,加大對周邊鄉村菌菇產業的輻射和帶動功能,積極培育出頗具淮海特色的“墾一代”品牌,打造好菌菇和紅薯種植集群,從而推進淮海的產業集聚發展。
“正因為有了前兩年的探索,今年我們才能將羊肚菌大棚擴充至50座,林下羊肚菌野外培育5畝。從目前采收的情況來看,每畝大棚出產羊肚菌700多斤,有的菌菇大棚產量超千斤,這種產量還是在今年連續三天遇到‘高溫天氣’的情況下完成的,實屬不易。”淮海農場產業發展中心技術員袁亞洲說,“當然,連續多天80多名來自淮海農場機關、分公司和農場社區的廣大黨員干部,支持和服務農場產業發展,抗高溫侵襲,奪取‘菌菇保衛戰’勝利,他們功不可沒。”
據了解,淮海菌菇產業園區總投資60多萬元,自去年11月初羊肚菌生產基地開工建設,建設了50座占地45畝的菌菇大棚和5畝林下野生栽培基地,建設種植示范區、加工生產區、烘干儲藏區、產品交易區,是集種植、加工、烘干、交易于一體的菌菇全產業鏈示范園區。為保證菌菇產量,基地對每個大棚采取草簾或遮陽網鋪設遮陽保溫,以“大棚套小棚”的種植模式營造良好的溫濕度,采用市場上產量品質較好的六妹、七妹品種種植,加上溫濕度全程監控體系的建設,有效促進了農場菌菇產業的健康發展。
“去年我們種植的40畝紅薯通過加工粉絲的形式來提升產品的附加值,沒承想,產品供不應求,還沒有到春節,0.9萬公斤粉絲便銷售一空。”產業發展中心黨支部書記顧明輝開心地說,“今年,我們計劃將紅薯種植面積擴大到300畝,通過品牌引領和產業賦能,促進品牌建設與產業發展的雙融合,進一步調動黨員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,激發大家干事創業的熱情。”
“接下來,我們將依托現有的菌菇和紅薯產業,以‘菌薯紅’品牌為引領,深化黨員干部責任機制,切實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,力爭菌菇產業創‘一星’目標的完成。”淮海農場黨委書記仰海洲說,“我們要讓廣大黨員干部在‘比黨性修養、比作風紀律、比學習創新、比勤奮工作’和‘爭主動擔當、爭無私奉獻、爭集體榮譽、爭一流業績’的‘四比四爭’中,在產業一線發現和使用人才,讓廣大的青年干部和黨員同志在生產一線顯身手,在產業延鏈、補鏈、強鏈上獻才智,實現淮海產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。”(陸軍)